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單位:上海學育科教設備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工業區
- 電話:021-66250097
- 電話:021-66250087
- 手機:13918131012(微信同號)
- Q Q:398025593
- 郵箱:398025593@qq.com

技術文章
分娩鎮痛相關問題及處理
午夜福利视频高級分娩與母子急救模擬人XY-F55 午夜福利视频 點擊高級分娩與母子急救模擬人查看此產品詳細參數 分娩機轉示教模型XY-5 點擊分娩機轉示教模型查看此產品詳細參數 高級分娩綜合技能訓練模型XY-5A 點擊高級分娩綜合技能訓練模型查看此產品詳細參數 分娩鎮痛相關問題及處理 免除疼痛是孕產婦的基本權利,也是醫生的神聖職責。舒適化醫療是醫學未來的發展的方向,而分娩鎮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硬膜外分娩鎮痛作為目前國內分娩鎮痛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壹,在其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及處理也備受關註,現將貴州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麻醉科彩虹橋分娩鎮痛團隊就這壹話題所做的總結梳理分享如下: A.穿刺困難: 壹般選取L2~3或L3~4間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但若遇穿刺困難者,壹定使用手持式B超重新定位,在麻醉護士協助擺放產婦體位後可再行穿刺,也可更換穿刺間隙於L1~2之間。 B.置管困難: 穿刺後置入硬膜外導管時,常遇較大阻力或置管進入血管的情況,推薦使用加強型硬膜外導管,便於置管成功,或者應重新進行穿刺,輕微改變進針方向,避開前壹次穿刺入路,再行置管。(經臨床應用證實,若穿刺位置為理想居中處,置管時壹般很順暢,不會有較大阻力,若在有阻力情況下強行置管,有可能穿破硬膜、進入血管或損傷神經根) C.置管出現位置偏差: 置管時如出現產婦有明顯脊神經根刺激癥狀時,可調整置管方向向對側後再繼續置入導管,盡量保證導管位於硬膜外腔正中。 D.鎮痛起效後,出現壹側下肢無力: 當推註首次劑量或在硬膜外鎮痛持續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壹側下肢乏力,甚至無法支撐軀體運動的情況,考慮硬膜外導管位置偏向該側,此時可囑產婦向對側側臥位,若觀察後情況依然無改變,可選擇拔出少許導管,減少置管長度再予觀察,或直接予以重新穿刺置管。 E.鎮痛持續階段,出現突然加強的宮縮疼痛感: 當產婦產程進展迅速時,可能出現“爆發式”宮縮疼痛感,此時可配制藥:上述無痛分娩藥物15ml+2%利多卡因5ml混合均勻後,予以推註10~15ml,並囑產婦臥床休息,待10~15min後可見明顯緩解。 F.硬脊膜意外穿破: 按蛛網膜下腔註藥方案註藥鎮痛或重新選擇上壹間隙穿刺行硬膜外鎮痛,首次劑量分次註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備好急救物品、藥品,加強鎮痛期間管理,這類產婦屬於紅色標簽管理,方便特殊情況下的處理。特別在產婦改剖宮產情況下,做好交接班,註意接頭處的紅色識別標簽,以免註入高濃度劑量局麻藥時,發生全脊麻危險!分娩鎮痛結束後,硬膜外導管預留2-3天,由分娩鎮痛專職護士每日從硬膜外導管推註羥乙基澱粉氯化鈉或生理鹽水20-30ml. G.分娩鎮痛後發熱: 根據文獻和臨床觀察,硬膜外鎮痛可能使分娩期發熱率上升,產科醫師或助產師根據母嬰監測情況處理(如物理降溫、抗感染、藥物降溫等),必須有降溫措施,在無胎心及產婦其它異常情況下可以繼續使用鎮痛經陰道分娩。如發生胎心變化及產婦異常情況應立即實施剖宮產手術。 H.尿瀦留、瘙癢: 壹般是阿片類藥物副反應。鼓勵產婦下床小便或導尿,掌握阿片類藥適合劑量。瘙癢壹般情況下為壹過性,無需處理。對於中度以上的瘙癢,持續時間長不能忍耐者,靜脈推註納洛酮40~80ug(生理鹽水稀釋0.4mg納洛銅為10ml溶液,靜脈推註1~2ml),必要時5分鐘後重復。 I.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發生低血壓、心率減慢,首先調整產婦體位為側臥或半坐位,根據產婦的心率選擇升壓藥物,如果產婦低血壓同時心率增快可選擇甲氧明,如低血壓同時心率緩慢應選擇麻黃素。 J.宮縮乏力: 由產科醫師及時動態管理產程,根據產婦個體情況酌情使用催產素調整,加強宮縮積極進行產程管理,由麻醉科醫師調整好局麻藥的劑量及濃度。 K.胎兒心率減速: 產程進展有復雜性和多變性,胎兒心率減速及宮縮乏力有多種原因導致,按產科常規處理。可立即吸氧,調整產婦體位,排除鎮痛平面過高、全脊麻等引起的低血壓,(即使產婦血壓正常),加快靜脈輸液,暫停催產素。 臨床應用上常見的幾種鎮痛效果欠佳(失敗)情況(圖示) ![]() 情況A.無任何平面,腿部腹部均無(無平面) 原因:導管移位,技術原因,設備原因(泵、藥)。 處理:除外設備原因,皆需要重新穿刺置管。 情況B.壹側身體無平面覆蓋(單側阻滯) 情況C.壹部分身體無平面覆蓋(斑片狀阻滯) 原因:導管移位,技術原因(在穿刺時采取空氣阻力消失法)。 處理:重新進行穿刺(也可能無改善),或采用單次推註低濃度高容量藥物後進行觀察。 情況D.壹側阻滯平面低於另壹側 <4個皮節(平面差異) 原因:導管移位,技術原因,解剖因素(脊柱側凸,背部手術史)。 處理:重新穿刺置管,或退出部分導管並單次加推註藥物後進行觀察。 情況E.雙側覆蓋但低於T10皮節(雙側低平面) 原因:藥物容量不足,快速耐受,導管移位或置管過少致平面減退。 處理:單次推註低濃度高容量藥物,加快給藥速度,或重新穿刺置管。 情況F.腹部T10平面感覺充足,會陰或臀部無覆蓋 原因:藥物向骶尾部擴散欠佳。 處理:單次推註低濃度高容量藥物處理。 本文章由(醫學人體模型、心肺復蘇模型、心肺復蘇訓練模擬人、人工呼吸急救模擬人、護理人模型、急救模擬人專業制造商)上海學育科教設備有限公司整理發布,溫馨提示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予以刪除。 |